从负债150亿到年赚55亿,这家车企为何敢溢价37%吞下超级工厂?
2025年2月22日,赛力斯集团的一纸公告震惊了整个汽车圈。这家曾以代工起家的新能源车企,竟然花了81.64亿元买下了一个年产能达70万辆的超级工厂。这不仅是一次巨额收购,更是一场充满争议的资本游戏。

这笔交易从一开始就充满了争议。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的数据显示,这个工厂的账面价值只有59.3亿元,而赛力斯却愿意多掏22.34亿元买下它。这相当于花80块钱买一件只值50块钱的东西。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赛力斯还给出了高达37.6%的溢价。这在实业投资中堪称罕见。要知道,在汽车行业平均负债率58%的大背景下,赛力斯的资产负债率却高达82.35%,这无疑是一次冒险的豪赌。

但赛力斯似乎有自己的算盘。他们宣称,这次收购将使公司资产负债率下降7.44个百分点。然而,账面上的美好愿景掩盖不了流动负债中新增的28亿股权支付对价。这就像一个负债累累的人又背上了一笔新的债务。
更让人困惑的是赛力斯的产能规划。财报显示,他们现有的产能利用率仅为68%,还有近三分之一的产能闲置。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赛力斯却承诺在未来三年新增50万辆产能。
这一矛盾引发了业内的广泛质疑。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就直言不讳地指出:"2025年新能源车市预计增长20%,这样的扩产节奏存在结构性过剩风险。"换句话说,赛力斯可能正在建造一个个无人问津的"鬼城"工厂。
在这场收购中,华为的身影无处不在。工厂里配备了华为ADS 3.0智能驾驶系统测试平台,甚至连生产线上的芯片都要用华为昇腾AI芯片。
但这种深度绑定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昇腾910B芯片不仅价格比英伟达Orin X贵27%,而且交货周期长达6个月。这无疑会增加生产成本和供应链风险。
更让人担心的是,在智能驾驶领域,引望智能掌握的核心算法很可能成为未来的制胜法宝。而赛力斯只是象征性地参股10%,这种合作关系究竟意味着什么?恐怕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金年会二级市场的反应给了赛力斯冷水泼脸。公告次日,赛力斯股价下跌3.2%,北向资金单日净卖出4.7亿元。这说明资本市场并不看好这场豪赌。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收购资金中,有74.5%是通过股权支付完成的。这相当于赛力斯用增发股票的方式筹集资金,稀释了原有股东权益。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能否带来长期利好?恐怕还要画个问号。
在新能源车市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赛力斯的选择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主力车型问界M9的竞争对手已经从最初的30款增加到57款,平均成交价也从48.6万元降至43.2万元。
面对BBA全面电动化的2025年,赛力斯的产能扩张是否明智?这不仅是市场竞争的问题,更是对企业战略眼光的巨大考验。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赛力斯的选择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这既可能是弯道超车的机会,也可能是一场难以承受的风险。无论如何,这都将是一个值得持续关注的故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