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邮箱地址:

measurable@outlook.com

致电我们:

13594780265

经典案例

  • Home
  • 鄂伦春族走在欢乐的哈尔滨中央大街,你可知 这个民族曾经的悲壮!

鄂伦春族走在欢乐的哈尔滨中央大街,你可知 这个民族曾经的悲壮!

2025-03-24 23:24:59 5


#文章首发挑战赛#

来了来了他们来了!

一队身着民族服装的鄂伦春人,牵着驯鹿,昂首阔步走在欢乐的哈尔滨中央大街上,周围是一群惊呆了的游客。

他们的民族服装是什么呢?看这位打头的勇士:头戴驯鹿的帽子,脖子上围着狐狸围巾,身上穿着东北豹(金钱豹)的衣服,腰间别着一串民族饰品,戴着兽皮的护腿,牵着一头驯鹿,手持一节鞭子,后面貌似还背着一杆土枪。据说,他们是可以合法持枪狩猎的民族。

这一身衣服,这一队人马,简直是来炸街的。看围观的游客纷纷瞪大了眼睛,掏出了手机,人们不禁感叹,哈尔滨这是杀疯了!

鄂伦春族走在欢乐的哈尔滨中央大街,你可知 这个民族曾经的悲壮!



这真是百年不遇的情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都没见过鄂伦春人呢,正如评论区人们说的,上一次鄂伦春人走出深山,还是在的乾隆年间。但是,这句话包含着这个民族的一段悲壮的血泪史!

这是怎么回事呢?



明末清初,黑龙江一带的达斡尔族、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统称为索伦部。因为他们以狩猎为生,战斗力爆表,所以是满清骑兵的主要战斗力。被称为索伦兵。他们为了生存,要与艰苦的自然环境斗争,要与猛虎野兽斗争,被迫练就健壮的体魄和高强的骑射本领,骁勇善战,是满清政府的兵库,在著名的对外征战如平定准噶尔之乱,雅克萨之战,傅恒征战缅甸等等,其中皆有索伦兵浴血奋战前线杀敌的身影。


满清统治者为了让索伦部保持战斗力,禁止他们和汉族人交往,害怕他们学会农耕以后摆脱恶劣的生存环境,贪图安逸,疏于武艺,荒废骑射。可以说统治阶级为了自己的利益,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草,无视索伦部艰难的生存条件,又加之连年征兵,血染沙场,这种敲骨吸髓的压榨和利用,使得这个部族人丁逐渐稀少。


在乾隆二十八年,一名年过80的索伦老兵依托撒,仍然在军营效力。在镇压太平天国征兵时,很多应征者居然是年仅十三四岁的少年。可见,清政府对索伦部的索取已经到了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地步。这种过度消耗,使得索伦部人口锐减。尤其是鄂伦春族,在解放后,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2000年总人数才8千人左右。


一个生长于极北苦寒之地,本来生命力旺盛的民族,却因自身的强悍骁勇,而面临了几乎种族灭绝的危机,不得不说,是封建时代的悲剧,是这个民族的悲歌。

1954年,鄂伦春族才告别原始狩猎生活,陆续走出深山,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可以说,是新中国让鄂伦春人迎来了春天,他们在黑龙江享受着幸福的新生活。而这个冬天,哈尔滨人为了欢迎外来的客人,把这珍贵的家底请了出来,只是这一次,他们不再是抛洒热血上战场,而是与远方来客共庆盛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