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我们感慨“科技革命改变时代”、“这市场变化太快”的时候了。
就在这一周,“室温超导”概念突然爆了,在A股和美股同时引发新一轮投资热潮。
有人说,如果“室温超导”当真取得突破,将引发能源、交通、计算、医疗检测等诸多领域的变革,甚至给人类文明带来巨大改变。很多人惊呼,“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了,我们要见证历史了!”
为了让小伙伴们及时跟上行情变化,咱们今天就来聊聊「当下爆火的“室温超导”概念,它究竟是“深水炸弹”还是“烟雾弹”」?
01
刷屏的“超导”究竟是什么?
学过初中物理的都知道,金属是不能100%导电的,电子在导体中流动时会受到电阻的作用,减缓电子的流动速度,导致电流减弱。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也就越大,焦耳定律Q=I²Rt这个公式就是用来计算电流热效应的。如果没有电阻存在,我们手机充电就不会再发热了,人类每年在输电过程中损失的千万亿度电立马可以归零,实现无损耗输电……这就是超导的意义,是可以实现0电阻的材料。
当然了,超导的作用并不止于此,它还有两个并不亚于0电阻的特征。一是“完全抗磁性”,磁悬浮列车就应用了这个原理,通过改变轨道上磁场的取向,就能让列车保持向前运动;二是“约瑟夫森效应”,利用超导这一效应可以制作超导量子干涉器件、量子电压基准、超导太赫兹接收机、超导太赫兹信号源。(参考来源:上海证券报,2023.03.09)
所以,咱们可以想象一下,一旦超导真的出现了,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因为没有损耗,全球能源的使用效率将呈现出几何倍增长,石油、天然气这类不可再生能源有望多使用很多年,光伏、风电等能源可以远距离传输;磁悬浮列车将成为未来出行的主流,颠覆目前所有交通方式,以后坐磁悬浮列车可能比坐飞机还要快;涉及加速的技术研发有望进一步突破,超导计算机、可控核聚变可能成为现实……
一时间是不是觉得,“第四次工业革命就要来了”这句话并不夸张?
02
“室温超导”为何能搅动资本市场?
了解了超导的神奇之处,咱们再来看看“室温超导”。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最近发布了一篇科普文章《超导怎样进入我们的生活》,其中就具体讲述了“超导”这个概念。现阶段的超导特性,要么是在极低温度(液氮温度)下实现的,要么是在极高压力(几百万个标准大气压)下实现的。如果用转化温度来划分,超导可以分为三种:低温超导、高温超导和室温超导。
其中,转变温度在77K(即-196摄氏度)以下的超导现象叫低温超导,77K以上的是高温超导。注意了,这里的高温超导只是相对低温超导而言,实现条件依然是极低温度。这也就意味着,超导特性的实现条件非常严苛。(上述参考:北京日报,2023.07.31;金融界,2023.08.01)
而室温超导就完全不同了,能够在地表正常温度范围内实现转化,让超导从“实验室环境”走向“现实应用”。
所以说,室温超导之所以能搅动资本市场,离不开它强大的属性。一旦室温超导成为现实,将是涉及能源变革的大命题,深刻变革目前的能源体系、信息处理与传输体系,从此人类的征途将迈向星辰大海,这样划时代的意义怎么会不吸引全球关注呢?
03
金年会体育“深水炸弹”or“烟雾弹”?
室温超导的意义已经不用多说,但现在大家目光所及,关注的重点在于:室温超导当真取得突破了吗?目前业内持有相信和质疑的声音都很大,而且彼此不能说服。好消息是,这次韩国研究团队在论文中详细披露了具体的合成方案,目前已有研究团队尝试复现该成果,预计接下来将会有进一步的验证结果。
作为普通投资者的我们,有两件事值得注意:一是,就算实验真的成功了,室温超导从实验室走到商业化应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成本高昂、批量化加工技术尚未成型、稳定性还需验证这些问题,都还阻碍着室温超导的商业化;二是,尽管目前室温超导是否取得突破还未可知,商业化也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作为影响人类未来的一门核心技术,有关室温超导的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值得持续关注。(上述参考:证券时报,2023.08.01;中国证券报,2023.08.01)
总之,小伙伴们在了解这一新技术动向的同时也不要过于“头热”,保持关注,持续跟踪,或许才是更好的投资态度。
温馨提示: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发表评论